Google Trends 進階使用指南

文章目錄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Google 搜尋趨勢 (Google Trends) 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讓你深入了解特定搜尋詞彙隨時間推移的熱門程度。本文將根據其功能,深入淺出地解析 Google 趨勢的運作機制,並和你分享將 Google 搜尋趨勢應用在 SEO 的方法。

Google Trends 如何運作?

Google 搜尋趨勢的數據來源於全球數十億的 Google 搜尋。當你在 Google 上搜尋任何內容時,Google 就會記錄下這個搜尋詞彙、你的所在位置、搜尋的時間點,以及你使用的 Google 產品(例如網頁搜尋、圖片搜尋、YouTube 搜尋等等)。這些數據會被 Google 加以匿名化和彙總,用於分析搜尋趨勢。

以下我們將一起深入了解,Google 是怎麼處理這些資料,並最後呈現在 Google Trends 中供我們使用。

抽樣

Google 每天處理著數十億次 Google 和 YouTube 搜尋。為了在兼顧效率和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呈現數據,Google 搜尋趨勢採用了「統計顯著性隨機抽樣」的方式。

這意味著 Google 趨勢只分析了 Google 搜尋總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也正因如此,Google 趨勢才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數據處理並呈現結果。

清理

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用戶的隱私,Google 會對原始數據進行清理和彙總。 那些搜尋量極低的詞彙(例如某個人的全名)以及短時間內來自同一用戶的重複搜尋(例如,某人在早餐前多次搜尋「如何煮雞蛋」)都會被排除在外。

標準化

最後,為了便於比較不同時間段和地區的搜尋熱度,Google 趨勢對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

每個搜尋詞彙或詞彙組合的出現次數都會根據時間範圍、地區和其他參數進行估算,然後除以相同參數下所有搜尋的總次數。

這個過程會針對圖表中的每個時間點重複進行,並將最高點設定為 100,其他所有點的數值都將根據最高點進行調整。

搜尋趨勢 ≠ 搜尋量

Google 趨勢提供的數據並非絕對的搜尋量,而是反映搜尋熱度的相對指標,其數值範圍為 0 到 100。 雖然無法得知某個詞彙的確切搜尋次數,但我們還是可以清楚看到其熱度隨時間推移的變化趨勢,並比較不同詞彙、地區、Google 產品和類別的搜尋熱度。

介面導覽

探索

在 Google 趨勢的探索頁面上,你可以輸入想要了解的搜尋詞彙,例如「咖啡」,查看其在過去一段時間内的熱度變化趨勢。 可以透過下拉選單自訂日期範圍,最早可追溯至 2004 年。 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想要分析的 Google 產品,例如網頁搜尋、圖片搜尋、新聞、購物或 YouTube 搜尋

Google 趨勢 - 探索
Google 趨勢 - 探索

最新熱搜榜

如果你想知道目前哪些詞彙最受歡迎,可以前往「最新熱搜榜」頁面查看。在這頁中,你可以選擇每日搜尋趨勢、即時搜尋趨勢和地區。

而前兩個的差別在於:

  • 「每日搜尋趨勢」會從所有搜尋字詞中特別列出過去 24 小時流量顯著增加的搜尋字詞,資料每小時更新一次
  • 「即時搜尋趨勢」會特別列出過去 24 小時在 Google 各項服務中的熱門報導,而且會即時更新資料
Google 趨勢 - 最新熱搜榜
Google 趨勢 - 最新熱搜榜

搜尋詞彙 vs. 主題

在輸入搜尋詞彙時,有時除了確切的詞彙之外,你還可以選擇更廣泛的「主題」。 例如,當你輸入「卡布奇諾」時,可以選擇完全匹配的搜尋詞彙「卡布奇諾」,或者選擇卡布奇諾咖啡「飲料主題」,後者包含與該實體相關的所有搜尋詞彙,包括確切的詞彙、拼寫錯誤的詞彙、縮寫以及所有語言的對應詞彙。

使用主題搜尋可以避免包含與你感興趣無關的詞彙,例如,如果你想了解 Alphabet 公司的搜尋趨勢,最好選擇 Alphabet「公司主題」,因為直接搜尋「Alphabet」會包含許多其他含義。

Google Trends - Queries vs Topics
Google Trends - 關鍵字 vs 主題

使用技巧

應用標點符號

在搜尋關鍵字時,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能讓你更精準找到所需的數據。Google Trends 提供三種主要的標點符號運用方式:

  • 引號 (” “):可以用來搜尋完全符合的詞組。例如,搜尋「”台北美食”」將僅顯示包含這個確切詞組的搜尋結果,而不會包含單獨的台北或美食。
  • 加號 (+) :用於搜尋包含多個關鍵字的結果。例如,搜尋「台北+美食」將顯示包含台北或美食的兩個搜尋結果,也可能包含同時包含兩個詞的結果。
  • 減號 (-):用於排除特定的關鍵字。例如,搜尋「台北-美食」將顯示包含台北但不包含美食的搜尋結果。

比較功能

單獨的數據往往比較難解讀,透過比較才能真正了解趨勢的變化。Google Trends 提供強大的比較功能,讓你可以透過 “Change filters” 選項,輕鬆設定比較條件,例如選擇特定的時間範圍或地區。

年度比較: 你可以使用年度比較功能,將今年的搜尋趨勢與去年的進行比較,排除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更清晰了解成長趨勢。例如,”bubble tea” 在美國的搜尋量,透過年度比較,可以清楚看到前年的 1 月底 2 月初有較明顯的爆增。

地區比較:你也可以比較不同地區的搜尋趨勢。例如,比較英國和美國的 “bubble tea” 搜尋量。這項功能對於想要拓展海外市場的企業來說,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Google Trends Comparison
Google Trends 比較功能

分享洞察

當你完成分析後,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分享你的發現給其他團隊成員,進行協作或更深入的分析。

網址分享: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複製頁面網址。當你加入搜尋條件和自訂篩選器後,網址會自動更新,確保其他人看到與你相同的數據。

匯出數據:你還可以將數據匯出成 CSV 檔案,方便使用其他工具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或製作成視覺化報表。

嵌入圖表:你也可以將圖表嵌入到你的網站或簡報中。這些嵌入圖表會顯示最新的數據,並包含一些 Google Trends 內的互動功能。

社群分享:最後,還可以將數據分享到像是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等社群平台,與你的朋友或追蹤者討論。

Google Trend Sharing Reports
Google Trend 分享洞察

Google 趨勢 SEO 策略

許多人認為 Google 趨勢只是用來查看熱門話題的工具,其實它在 SEO 領域也能發揮強大功用。以下將深入探討幾個 Google 趨勢策略,幫助你掌握關鍵字趨勢、發掘內容靈感,進而提升網站排名。

挖掘潛力關鍵字,掌握熱門搜尋趨勢

想要找到利基市場中受歡迎的關鍵字和主題,第一步就是在 Google 趨勢中輸入相關詞彙。舉例來說,如果您的網站與高爾夫球相關,就可以輸入「高爾夫球」。

請務必選擇正確的主題,因為 Google 趨勢經常會顯示一個詞彙的多種含義。以「高爾夫球」為例,您應該選擇「體育運動」,而不是其他的類別。

接著,你可以透過「人氣竄升」和「熱門」篩選條件,進一步探索關鍵字趨勢。「人氣竄升」顯示搜尋熱度快速上升的關鍵字,有助於掌握最新趨勢。「熱門」則顯示持續受到關注的熱門關鍵字,適合用於制定核心內容策略。

如果想要找到競爭較小的長尾關鍵字,可以嘗試添加修飾詞來縮小搜尋範圍。例如,與其只搜尋「高爾夫球」,不如嘗試「高爾夫球揮桿訓練」,以找到更精確的關鍵字。

Google 趨勢 - 人氣竄升 & 熱門
Google 趨勢 - 人氣竄升 & 熱門

善用類別功能,發掘熱門主題和產品

想要找到與特定主題相關的熱門「操作指南」關鍵字,可以在 Google 趨勢搜尋欄中輸入「如何」加上空格,然後使用「類別」篩選條件指定您的利基市場。例如,可以搜尋「如何」+ 類別「投資」,就可以在下方找到相關的搜尋詞彙。

如果找不到與你的利基市場完全匹配的類別,可以選擇更廣泛的類別。例如,如果你的網站與「數位行銷」相關,可以嘗試選擇「行銷服務」類別,然後探索相關的子類別。

想要找到熱門產品的評論,可以將「如何」替換為「評價、開箱」,並選擇你的利基市場類別。這將顯示搜尋熱度不斷上升的產品,有助於你進行聯盟行銷或撰寫產品評論。

Google 趨勢 - 類別
Google 趨勢 - 類別

比較不同利基市場,找出成長機會

使用 Google 趨勢的「比較」功能,可以評估兩個或多個利基市場或關鍵字的相對熱門程度。例如,你可以比較「社群媒體行銷」和「搜尋引擎最佳化」的熱門程度。

你也可以調整平台篩選條件,分析特定主題在不同平台上的表現,例如網頁搜尋、YouTube 等等。

Google 趨勢 - 比較
Google 趨勢 - 比較

利用子區域,掌握即時趨勢和在地商機

「最新熱搜榜」區塊會顯示每日的熱門搜尋趨勢。你可以利用這個功能:

  • 掌握 YouTube 內容創作靈感:根據熱門新聞或熱門話題,創作及時且吸引人的 YouTube 影片。

  • 了解在地市場趨勢:透過地區篩選條件,找出目標市場的熱門搜尋趨勢。

此外,你也可以在「探索」頁面,利用依「子區域」或「城市」顯示興趣功能,精確鎖定對其產品或服務感興趣的區域,進而制定更有效的在地 SEO 策略和內容行銷計畫。

Google 趨勢 - 子區域
Google 趨勢 - 子區域
Lewis Ko
Lewis Ko
Hi 我是Lewis,曾任職in-house行銷人員,現職某跨國企業的SEO Specialist。熱愛學習最新的科技和知識,努力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分享我學習的過程和心得。如果你/妳剛好也在學習SEO、GA、GTM、Looker Studio的道路上,希望我的內容對你有幫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