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4 流量開發 vs. 使用者開發:它們到底差在哪?

文章目錄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你有沒有覺得看 Google Analytics 4 (GA4) 報表,有時候跟看天書一樣霧煞煞?特別是當你看到一些名字很像、但意思可能差很多的術語時,真的會有點頭痛。我常常看到大家(老實說,包括我以前也是!)搞不太清楚「流量開發」和「使用者開發」這兩份報表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你可能會想:「啊不都是告訴我訪客從哪裡來的嗎?」嗯…可以這麼說,但又不完全是這樣喔!

搞懂它們根本上的差別,對於你能不能準確解讀數據、做出聰明的行銷決策,真的超級重要!不然可能會看錯方向,白白浪費了行銷預算。來,我們用白話一點的方式把它們拆開來講清楚,讓你以後看報表更有把握!

什麼是 GA4 流量開發報表?

「流量開發」報表是 GA4 裡面本來就有的一份標準報表。它主要的目的,就是讓你知道是哪些來源幫你的網站或 App 帶來了造訪(也就是工作階段)。

這裡面包含了第一次來的新朋友,還有以前就來過的老客戶。所以,如果有人今天點了廣告進來,明天又直接輸入網址回來,流量開發報表就會分別記錄這兩次的工作階段和它們各自的來源(例如,第一次是「付費搜尋」,第二次是「直接流量」)。它幫助你了解在某一段時間內,是什麼因素直接帶來了流量。

什麼是 GA4 獲取新客報表?

「獲取新客」報表也是 GA4 裡本來就有的報表,但它看的角度更精準一些。它是特別設計來讓你深入了解,新使用者一開始是怎麼發現你的網站或 App 的。

它回答的問題是:「哪些管道在吸引全新的客人來到你的地盤這方面最有效?」這份報表對於了解那些目標是擴大客群的行銷活動成效,真的非常重要。它看的就是那個把使用者介紹給你品牌的「第一次接觸」。

你想看的是「造訪」還是「人」?

最根本的差別,就在於這兩份報表關注的焦點不一樣:一個看的是「工作階段」(Session),另一個看的是「使用者」(User)。

首次使用者來源 vs. 工作階段來源

提到這兩份報表,就不得不講到報表裡面的關鍵指標了:「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來源」和「工作階段來源」。搞懂這兩個,你就會更清楚它們的差別。

「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來源」這個標籤是跟著使用者這個「人」走的。它會幫這個使用者永遠貼上一個標籤,記錄他第一次造訪時是從哪個來源和媒介來的(例如 google / cpc, facebook / social)。就算這個使用者之後透過不同的管道回來好幾次,在看使用者開發相關報表時,他的「首次使用者來源」還是會維持一樣,不會變。

相反地,「工作階段來源」這個標籤是跟著每一次的造訪(也就是工作階段)走的。它看的是每一次個別造訪的來源和媒介。這通常反映了啟動那次特定造訪的最後一個非直接點擊來源。所以,用我們剛剛的例子來看:

  • 第一次造訪:使用者點了 Google 廣告。工作階段來源 = google / cpc。首次使用者來源 = google / cpc。
  • 第二次造訪(幾天後):同一個使用者點了你電子報裡的連結。工作階段來源 = email / newsletter。但他的首次使用者來源仍然是 google / cpc。

簡單來說,流量開發報表主要看的是工作階段層級的指標,像是「工作階段來源」;而獲取新客報表看的則是使用者層級的指標,像是「首次使用者來源」。

工作階段 vs. 新使用者

最後,我們來釐清「工作階段」和「新使用者」這兩個數字(通常會透過「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媒介」這類的維度,及「新使用者」這類的指標來呈現)。

GA4 裡的「工作階段」,指的是在你的網站或 App 上一次個別的互動期間。如果你逛了一個網站,離開,一個小時後又回來,這樣就算 2 個工作階段。同一個使用者可能在幾天、幾週或幾個月內產生很多次工作階段。工作階段包含了新使用者和回訪者的所有造訪。

而「新使用者」這個數字,則是特別計算在 你選定的時間範圍內,第一次跟你網站或 App 互動的個人。這個指標跟使用者開發報表有直接關係,幫助你算出你的行銷活動到底吸引了多少全新的面孔。

搞懂這些差別,你就能從你的 GA4 數據中,挖掘出更清晰、更有價值的洞察。這樣你才能更準確地評估你的整體流量是怎麼來的,以及你吸引真正新客群的行銷活動成效到底好不好,把錢花在刀口上!

Lewis Ko
Lewis Ko
Hi 我是Lewis,曾任職in-house行銷人員,現職某跨國企業的SEO Specialist。熱愛學習最新的科技和知識,努力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分享我學習的過程和心得。如果你/妳剛好也在學習 搜尋引擎最佳化、Google Analytics 4、Google Tag Manager、Google Looker Studio,希望我的內容對你有幫助!

延伸閱讀